【藥!告訴你】藥品辨識
【藥!告訴你】
藥品辨識
藥劑部 陳育琪藥師
隨著醫療環境日益複雜,民眾的用藥需求日趨多樣化,常見的慢性病用藥、保健食品與中草藥等多重用藥情形更為普遍。因此,入院時應攜帶日常服用的藥品,交由醫療團隊評估,避免以下問題:
1. 藥物重複:醫師在住院期間會根據病情調整治療計畫,可能開立與患者自備藥品同類的處方藥物,若再服用自備藥,將會有劑量過高或副作用增加的風險。
2. 藥物交互作用:部分藥物與保健食品或中草藥之間可能存在藥物交互作用,進而影響治療效果或增加不良反應風險。例如: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患者若同時使用含有魚油的保健食品,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3. 錯誤用藥:病人或家屬若未能正確理解藥物用途、服用時間或劑量,可能因誤用藥物影響病情。
特別是現在許多病人習慣使用藥盒分裝整理用藥,導致自備藥大多呈現裸錠狀態,沒有原始包裝上的藥品名稱、劑量等關鍵資訊,而同樣成分又可能有不同的廠牌,在這種情況下,藥師可以提供藥品辨識的服務,透過檢視自備藥品的包裝與外觀刻痕,並可透過查閱雲端藥歷,確認藥品種類、劑量及用法,協助病人及臨床端正確辨識與管理自備藥品,確保用藥安全,同時也能檢視自備藥品是否與醫師開立的藥物重複或不相容,並進行交互作用的評估。
雖然醫院有提供住院期間自備藥品辨識的服務,但還是要提醒民眾盡量避免將藥品分裝至裸錠狀態,保留藥袋或保持藥品鋁箔完整性,除了可以提供完整的藥品資訊,有助於醫療人員快速且準確的辨識藥物,還能保護藥品不受潮濕、光照影響,避免藥效降低的可能性。
住院病人自備藥品的辨識與管理,是醫療安全的重要課題。民眾在住院期間,應主動提供完整的用藥資訊,而藥師則需發揮專業能力,透過正確的藥品辨識,及時調整住院期間的用藥計畫,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唯有醫病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在住院期間實現最佳的治療效果,並將用藥風險降至最低。
(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以免貽誤病情,並能獲最佳治療的效果。)
#成大醫院 #成大醫院藥劑部 #藥告訴你 #藥品辨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