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醫學與美容
健康小館
營養補給站
斗六分院-在地醫療
【醫學與美容】芒刺在背─背部痘痘(痤瘡)的治療
【醫學與美容】
芒刺在背─背部痘痘(痤瘡)的治療
皮膚部 賴奕慈醫師/朱家葆醫師
痤瘡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皮膚問題,特別好發在青春期和年輕成年人,除了長在臉部,研究顯示超過半數的患者也同時發生在軀幹,治療相當具有挑戰性。不只痤瘡本身造成的不適,後續發炎後的色素沉澱與痘疤皆為患者帶來偌大困擾。痤瘡形成的四大原因包含皮脂分泌過多、毛囊過度角化、痤瘡丙酸桿菌大量繁殖與皮膚發炎。隨著醫學的進步,治療選項也逐漸增加,讓患者能夠更有效地控制和改善皮膚狀況。
目前臺灣背部痤瘡的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外用治療
- 外用A酸:公認為痤瘡治療的一線藥物,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第一代與第三代A酸,目前最新的四代A酸trifarotene同時通過臉部及軀幹痤瘡的治療適應症,對皮膚的刺激性也比較小。
- 過氧化苯 (Benzoyl peroxide, BPO):亦是痤瘡治療的一線藥物,具有抗菌與抗發炎的作用,但使用時須注意避免直接接觸到頭髮或衣物,以免產生漂白作用。
- 外用抗生素:臺灣常見的外用抗生素包括第一線使用的克林達黴素 (clindamycin)和第二線的褐黴素 (fusidic acid)。
- 杜鵑花酸 (Azelaic acid):具有溶解粉刺、抗菌與抗發炎的作用。
系統性治療
- 口服A酸 (Isotretinoin):能有效針對痤瘡的四大致病機轉,用在中重度痤瘡患者,或因背部痤瘡面積較大、難以擦藥之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口服抗生素:包含四環素類(例如:doxycycline、tetracycline和minocycline)及紅黴素 (erythromycin)。
- 複方口服避孕藥:含有雌激素與黃體素,可調節雄性素分泌,減少皮脂腺活性。其中,抗痘效果穩定且副作用較低的,為第四代含合成黃體素 drospirenone 的口服避孕藥。
- 保鉀型利尿劑 (Spironolactone):是一種醛固酮 (aldosterone)受體拮抗劑,具有抗雄性素的效果,減少皮脂分泌。
改善生活習慣
- 運動或大量流汗完儘快擦乾汗水,建議換衣服或沖澡。
- 避免摩擦,例如穿太緊的內衣或長期久坐,背靠在不通風的椅墊。
此外,背部痘痘重要的鑑別診斷有「皮屑芽孢菌毛囊炎」,這是一種黴菌感染,多為型態單一的紅色丘疹,且不會有粉刺,治療就需要以抗黴菌藥物為主。
(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以免貽誤病情,並能獲最佳治療的效果。)
#成大醫院 #皮膚部 #賴奕慈 #朱家葆 #背部痘痘 #痤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