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告訴你】小小藥丸藏學問:從一場驚嚇談起,談兒童安全用藥守則
【藥!告訴你】
小小藥丸藏學問:
從一場驚嚇談起,談兒童安全用藥守則
藥劑部 黃詠昕藥師
孩子用藥安全,從家中開始
「怎麼辦!我只是把清潔劑分裝進養樂多瓶裡存放,比較方便用,沒想到孩子竟然真的喝下去了……」在兒科急診室,這樣的驚呼並不少見。孩子誤食藥品、化學清潔劑、鈕扣電池、水晶寶寶,甚至整瓶藥水的案例,至今仍時有所聞。看似無心的擺放與操作,卻可能帶來難以想像的後果。
即使在醫療院所中,藥品使用已有多重把關,仍可能發生無法預測的不良反應(Non-preventable Adverse Drug Events, ADEs)。這也促使我們思考:在沒有醫護人員協助的家中,我們是否有足夠的知識與警覺,來守護孩子的用藥安全?
為什麼兒童用藥安全需要我們的重視?
孩子不像成人能辨識藥品與非藥品。他們對繽紛的藥丸、香甜的藥水充滿好奇,卻無法理解誤食伴隨著的風險。再加上行動力強、探索慾旺盛,只要稍有疏忽,一瓶藥水就可能成為意外的起點。
一篇針對兒童用藥錯誤的系統性回顧指出,常見錯誤包括劑量不當、服藥時間混淆、藥品保存錯誤,甚至是兒童自行誤食。所幸,多數錯誤其實可透過教育與管理來預防。這也是為何家庭中藥品的管理與正確用法至關重要。
居家用藥安全,從觀念改變做起
想守護孩子,第一步是建立用藥的正確觀念。家長應做到以下幾件事:
- 核對並詳閱藥品資訊:領藥後應確認藥袋資訊是否正確,包括姓名、劑量與服用方式。每次用藥前再複查一次,避免拿錯、用錯。
- 學會正確的給藥方式:針對不同劑型(如藥水、吸入劑、栓劑、粉劑等),需熟悉其使用方法。使用錯誤不但影響療效,也可能造成傷害。
- 觀察服藥後反應:服藥後若出現異常,如紅疹、呼吸困難、噁心嘔吐或意識不清,應立即就醫。曾過敏的藥物應記錄於健康手冊或健保卡,以供未來就醫時各醫療人員查閱。
- 安全保存與妥善丟棄:藥品應放置在孩童無法觸及的地方或上鎖,避免放在茶几、床邊等易取得處。過期或未用完的藥品應依藥師建議處理,不可留作備用。
- 主動諮詢專業人員:有任何服藥疑問,例如藥品吐出該不該補服、是否可混入食物併服等,都應諮詢醫師或藥師,避免自行判斷。
別讓容器成為陷阱
要特別提醒家長的是許多誤食事件與「容器誤導」有關,把藥水或清潔劑裝入飲料瓶、糖果盒,乍看之下完全無法區別,這種作法其實暗藏極大風險,容易導致誤服。請務必使用原包裝保存藥品與家庭清潔產品,並清楚標示用途與日期,減少誤用的可能性。
安心育兒路,藥師伴你行
照顧孩子是門學問,其中安全用藥更是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如果您對用藥還有任何不確定的地方,請勇敢發問,藥師會是您最可靠的後盾。
讓我們從今天起,用一點警覺與多一份用心,共同為孩子打造更安全的成長環境。
(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方能避免延誤並獲最佳治療效果。)
#成大醫院 #成大醫院藥劑部 #藥告訴你 #黃詠昕 #兒童安全用藥 #居家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