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營養補給站】做好質地分級,健康營養升級--認識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

 

【營養補給站】

做好質地分級,健康營養升級--認識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

營養部/林瑀慈營養師

  「營養師你不懂,我每吞一口食物都要擔心一次,如果食物進到氣管,有體力的話可以咳出來,沒咳出來就又要到醫院治療了。」這是一位完成鼻咽癌治療6年後、每天進食仍處在擔心受怕的病人口中說出。吃飯、喝水再簡單不過的動作,對於吞嚥困難的病友卻是每日三餐需要面對的挑戰。

  在食物從嘴巴送入胃的過程中,因神經肌肉異常或結構性問題,導致進食過程不順暢、阻塞的狀況,皆屬於吞嚥困難。這種情形不僅發生在咀嚼及吞嚥能力退化的長者,接受過治療的頭頸癌患者、腦中風病人也都可能遇到。

  一般會簡單認為:硬的食物咬不動就換成軟的,固體食物吞不下就換成用喝的。但這樣的調整無形中也減少營養的攝取,久而久之,體重減輕、體力變差,健康問題就會接踵而來。其實食物的質地並非僅是簡單的二分法,食物的顆粒大小、軟硬度、黏性、液體的稠度都會影響吞嚥困難病友的進食過程,因此飲食質地需要劃分得更仔細,才能對症下藥。

  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提供了全球統一的飲食質地分級標準,可以用簡單的餐具(湯匙、叉子)或針筒客觀地做質地分級檢測,將食物由液體到固體由0-7分為8個等級,提供醫師、語言治療師、營養師與飲食製備者更明確的溝通標準。

  但吞嚥困難的成因複雜,在嘗試調整飲食質地前,應經醫師檢查評估吞嚥困難原因,搭配語言治療師給予合適的飲食質地評估、吞嚥進食策略,以及營養師個別化的營養評估與飲食指導,才能達到理想的照護效果。

(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方能避免延誤並獲最佳治療效果。)

#成大醫院 #成大醫院營養部 #營養補給站 #林瑀慈 #吞嚥障礙 #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 #飲食質地

瀏覽數: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