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大腸直腸癌多科整合團隊】專題3-1 你需要重視及注意的【大腸直腸癌】

【大腸直腸癌多科整合團隊】專題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健康統計促進年報,大腸直腸癌死亡率在癌症患者中排名第三名,發生率與年增個案數則都是第二名。而成大醫院的統計資料發現,超出1/4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初次診斷時已是第四期,有遠端轉移的情況;初次診斷為第三期的也接近3成,顯示在治療追蹤過程中,有較高機會產生遠端轉移。

  大腸直腸癌好發的遠端轉移,主要在肝臟及肺臟。以前一旦發生遠端轉移,往往被認為僅能靠藥物治療;現在則有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在某些狀況下將轉移病灶切除,有助於癌症的控制及延長患者的生命。

  成大醫院大腸直腸癌的多科整合團隊,會針對患者病況及身體狀態,進行團隊討論,設計專屬的治療計畫,以達到「精準治療、快速恢復」,期望給民眾更好的治療、延長病患的生命。

 

【大腸直腸癌多科整合團隊】專題3-1

你需要重視及注意的【大腸直腸癌】

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三名、發生率與年增數第二名

成大醫院資料顯示過半患者發現時已是第三、四期,多有轉移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促進統計年報,惡性腫瘤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而大腸直腸癌死亡率在癌症患者中排名第三名;癌症年報統計,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是第二名,年增個案數也是第二名。由此可知,大腸直腸癌是國內亟需被重視的疾病。

  成大醫院直腸外科詹仁豪醫師表示,根據成大醫院的統計資料發現,超出1/4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初次診斷時已是第四期,也就是有遠端轉移的情況;初次診斷為第三期的也接近3成,這表示在治療追蹤過程中有較高機會產生遠端轉移。因此,大腸直腸癌轉移的治療,對患者能否長期存活是相當重要。

  而由第三、四期合計超過大腸直腸癌患者的半數的情形來看,詹仁豪醫師表示,這些患者大多沒有接受過大腸癌篩檢。目前國健署以菸品健康福利捐,補助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但符合篩檢條件民眾的使用率僅4成左右,有超過一半的人並未接受篩檢。

  詹仁豪醫師指出,若能及早篩檢,早期診斷與治療對病患的預後有相當大幫助。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第二期(含)以前的大腸直腸癌患者以手術切除為主,5年整體存活率第一期患者可達9成,第二期也有將近8成;但到了第三期,5年存活率已降至7成,第四期更低於2成。因此越早期診斷,對患者的長期存活越好。他也提醒,若是有家族病史或是不明原因血便、排便習慣改變或是體重減輕,都建議儘早就醫檢查。

  沒有任何慢性病史的40歲黃先生主訴大便帶有血絲已數個月,症狀一直沒有改善,在地區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有第三期大腸癌及低位直腸癌,因此轉至成大醫院接受後續治療。傳統上低位直腸癌同時又有大腸癌的患者,肛門的保留率偏低,但黃先生先接受術前放療合併第三期化療,等直腸腫瘤變小,再接受括約肌間切除手術以及標準大腸癌手術,保留了肛門,到目前追蹤2年沒有復發。

  詹仁豪醫師特別提到,其實黃先生的家族中有多人曾罹患大腸癌,加上因為他本身罹病的年紀偏輕,在接受基因檢測後發現有明顯的致癌基因突變;因此,也建議其家族成員接受評估罹癌風險的追蹤建議。

  詹仁豪醫師也指出,大腸直腸癌第三、四期患者好發遠端轉移,主要為肝臟及肺臟。以前一旦發生遠端轉移,往往被認為僅能靠藥物治療;現在則有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在某些狀況下將轉移病灶的切除,有助於癌症的控制及延續患者的生命。

  因此,成大醫院大腸直腸癌的多科整合團隊會針對患者病況及身體狀態進行團隊討論,以設計專屬治療計畫,包括在化療或併行放療後,再次評估手術治療;也有許多文獻指出,當病患癌症部位腫瘤已受到控制、心肺功能可承受切除部分時,建議接受評估轉移病灶切除手術。

  轉移病灶切除手術是近年來癌症治療中重要一環,以達到「精準治療、快速恢復」,也是成大醫院大腸直腸癌團隊一直努力的目標,期望給民眾更好的治療、延續病患的生命。

(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以免貽誤病情,並能獲最佳治療的效果。)

#成大醫院 #成大醫院直腸外科 #詹仁豪 #大腸直腸癌團隊 #大腸直腸癌 #遠端轉移

瀏覽數:

電子報訂閱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