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心臟衰竭照護團隊】3-2:心衰竭復健

 

【心臟衰竭照護團隊】心衰竭復健

復健部/謝佩君醫師

一位56歲心衰竭復健患者到醫院就醫時,行走時得靠他人協助兼扶杖,走得很慢且又喘又頭暈,洗澡時還曾昏倒,運動中會引發頭暈、心律不整及血壓下降的情況;開始安排復健時,光是舉手過頭摸背一回合就會喘,拉一下彈力帶就缺氧。

但經過數月的生活模式調整、藥物及飲食、復健運動等多管齊下的努力,病人不僅恢復到可獨立行走、爬樓梯不喘,回復原本的生活品質及正常的日常生活功能,甚至回到原工作職場的生產線工作。

心臟衰竭患者常見症狀有:疲倦、呼吸困難、心悸、水腫、夜間頻尿、胸痛等,並非只是單純心臟功能受影響而已。因心臟輸出的血液不足以供應身體所需,甚至會造成多重器官受影響,例如:肌肉無力或萎縮、貧血等,進一步導致活動能力受損,很容易就會出現喘的症狀。因此,適當的心臟復健可防止肌肉萎縮,改善自律神經功能及血糖血脂,減輕心衰竭患者的心臟負荷,可降低再住院率及死亡率。

但是,心衰竭患者的心臟復健運動強度過猶不及,太強容易引發心律不整,太輕鬆則訓練效果不足。所以,心衰竭病患必須在心衰竭團隊的專業協助下,進行專責醫師及治療師及儀器監控下的復健,逐步恢復正常生活與工作,甚至跑步勞動。

嚴謹的心衰竭復健,在開始前除了臨床病史及身體檢查外,還須評估病患的肌肉狀況與運動功能,如6分鐘行走測試、運動心肺功能檢查,以確認進行復健運動的安全強度範圍,是否出現如嚴重危險型心律不整等的復健禁忌症,評估病患的運動生理學表現、喘或不舒服症狀的原因,並預測病人的預後情況。

接下來,再依照醫師據以開立的運動處方,訂定每週3~5天、每次20~60分鐘中強度的有氧運動與個別化訂定的阻力訓練運動,全程以無線心電圖及血氧機、血壓計進行監測,並依照病患復健情況提升強度。

訓練運動會特別注意心衰竭患者復健的上肢負重限制,並避免骨盆底肌肉運動、憋氣出力(例如便秘時用力方式)或靜態出力(例如吊單槓、舉重或拔河)。患者自行運動時也應注意及避免。

經由心衰竭團隊的完整協助,並經工作模擬與職場環境、工作時數的調整建議,除了上述案例回到生產線工作職場之外,病患甚至恢復可搬重物勞動的工作;另外,也有心衰竭合併嚴重心律不整的患者,恢復到可以跑步運動的生活習慣。因此,配合完整的心衰竭團隊介入處置及復健,協助改善症狀,是能夠提升體能以及恢復生活品質。

 

瀏覽數: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