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補給站】
保「重」身體,成功抗癌
營養部/張晴閔營養師
研究發現,40~80%癌症病人會有體重下降的情形,特別是食道癌、頭頸癌、胃癌及肺癌等癌症患者,體重減輕的比例較高。治療後的副作用、手術後營養吸收不良及心理因素等,是造成進食量不足,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體重過輕會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下降、惡病質,進一步延長治療時間,甚至降低預後的效果。
許多癌症病人常受到網路資訊及左鄰右舍的謠言影響,誤以為紅肉、鴨肉、豆漿不可食用,甚至連米飯都不敢吃。紅肉、鴨肉、豆漿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紅肉和鴨肉的鐵質含量相當豐富,有助於血紅素的形成,增加免疫功能;米飯富含澱粉,為提供熱量的主要來源,當攝取的總熱量不足,體重當然就會下降。另外,有些人會補充雞精、雞湯及魚湯等,以為這些湯品營養非常高,不吃魚肉,就喝雞精、雞湯及魚湯等當點心,這些都是低熱量的食物,是無法取代正餐攝取不足的部份。
預防體重下降的方式:
- 早期介入營養評估:諮詢營養師,制定個人化的營養計劃,了解每日熱量、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需求,定期量測體重,觀察體重變化,了解體重下降的風險及原因。
- 蛋白質可以維持肌肉的質量、增加免疫功能及促進組織修護。癌症病人每公斤體重需攝取1.2~1.5克/天,若170公分60公斤的男性為例,每天需7~9份(兩)的蛋白質(1個掌心大:女生約1.5~2份;男性約3~4份,依體型不同,會有些許差異)
- 攝取優質的蛋白質食物,包含:豆漿、豆製品、魚肉、雞肉、海鮮、蛋、豬肉或牛肉及牛奶等,只要經烹煮熟後,都可食用。化療期間,牛奶建議選擇保久乳或奶粉。
- 雞湯、魚湯及雞精等,每毫升約0.2~0.3大卡,熱量非常低,可添加在粥品或與雞肉、魚肉等食物一起食用,增加風味,促進食慾,提高進食量。
- 治療期間,對於動物性食物的腥味無法接受時,可選擇植物性蛋白質,例如:豆漿、豆花及毛豆等或以商業配方的高蛋白粉補充,每份蛋白質含量7克,可取代1份(兩)的蛋白質食物。
- 除了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之外,碳水化合物(全穀雜糧)的攝取,也是很重要的,全穀雜糧主要為提供熱量的來源,若只依賴高蛋白質的食物,當成熱量主要的來源,就無法發揮蛋白質的功能,建造修補組織及維持肌肉了。所以需搭配食用米飯、麵條、饅頭、南瓜、地瓜、紅豆及綠豆等全穀雜糧的食物。
- 治療期間若食慾不振,進食量減少,需少量多餐,增加進食餐次。若天然食物進食量,無法達到目標需要量,可選擇口服配方營養品(1大卡/c.c.)、濃縮配方營養品(1.6~2大卡/c.c.)或腫瘤配方營養品(1.3~1.6大卡/c.c.),因品項眾多,若不清楚如何選擇,可至營養門診諮詢。
癌症治療期間,體重的維持可反應病人的營養狀況,更是是否能順利完成治療的重要指標。當體重減少超過5%,就會影響治療的效果。因此,維持健康的體重,結合適度的運動與良好的心情,才能承受治療後的副作用,有效的提升整體治療的成效。
(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方能避免延誤並獲最佳治療效果。)
#成大醫院 #成大醫院營養部 #營養補給站 #張晴閔 #抗癌 #保「重」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