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與美容】
5-FU於蟹足腫之治療應用
皮膚部 賴奕慈醫師/許釗凱醫師
23歲的小張自小在卡介苗注射處、受傷或毛囊炎發作的部位,常常會長出大小不一的紅色硬塊,尤其集中在兩側下頷、前胸與手臂,且範圍愈來愈大,病灶處又癢又痛。雖曾接受過多次局部類固醇注射與雷射治療,但效果有限,讓他深受困擾。
小張這種過度增生的疤痕組織,稱為蟹足腫。具有蟹足腫體質的患者皮膚受傷發炎,會因為纖維母細胞的活化,在皮膚真皮層產生過多的膠原蛋白,沿著張力的方向長成紅腫的硬塊,超出本來傷口的範圍,對患者的生活品質造成嚴重影響;特別好發在耳朵、前胸、肩膀和上背部,不僅影響外觀,更會造成搔癢、疼痛及灼熱感等惱人症狀。
目前蟹足腫的治療方式,有病灶內注射類固醇、染料雷射,甚至手術合併放射線治療等。對於難以用類固醇治療、反覆復發的蟹足腫,或無法開刀的蟹足腫,有新的治療方法:病灶內注射化療藥物5-Fluorouracil (5-FU)。
5-FU是一種抗癌藥物,被廣泛應用在消化道癌症、乳癌及皮膚癌等;藉由其可抑制纖維母細胞和膠原蛋白的生長,使蟹足腫的病灶變平。目前國外已有不少相關文獻支持局部注射於疤痕治療的應用,不管是單用、加上類固醇一起施打,抑或作為手術切除後輔助治療,都有不錯的療效。研究證實5-FU併用類固醇可以達到更佳的效果,能夠改善病灶超過50%;而在隨機對照研究中,5-FU和類固醇的效果相當,但能夠避免類固醇的副作用,如皮膚萎縮和微血管擴張,而5-FU本身最常見的副作用則為疼痛、表淺潰瘍及色素沉澱。
使用5-FU治療,可先注射局部麻醉以減輕疼痛,而療程長短與每次治療間隔則依病人狀況做調整。像小張這類對傳統治療反應不佳或治療後仍反覆發作的病人,就可考慮局部注射5-FU,以改善病灶與症狀。
(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以免貽誤病情,並能獲最佳治療的效果。)
#成大醫院 #成大醫院皮膚部 #醫學與美容 #賴奕慈 #許釗凱 #蟹足腫 #過度增生疤痕組織 #類固醇 #5-FU #雷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