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多科整合團隊】專題3-2 大腸癌肝轉移之外科治療

 

【大腸直腸癌多科整合團隊】專題3-2

大腸癌肝轉移之外科治療

經評估可手術治療,成大醫院結合多科整合模式,5年總存活率可達50-60%

  台灣每年大腸癌發生及死亡人數呈現快速增加趨勢,居所有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的第2位及第3位。這些大腸癌患者中超過一半會在某個時候發生肝臟轉移;然而,其中只有約20%病人適合接受治癒性肝轉移腫瘤切除手術。

  不過,成大醫院一般外科周宗慶醫師表示,過去10年在多科團隊整合型治療模式下,加上各醫學相關領域治療發展,大腸直腸癌肝轉移手術的長期存活率得到顯著改善,5年存活率可達50-60%。

  手術切除通常是治療首選,但非所有肝轉移的大腸癌病患皆適合手術。周宗慶醫師指出,選擇合適的患者才接受根除性手術,除了要得到長期的腫瘤控制結果外,更在確保手術期間與術後病人的安全性。

  對於患者是否適合接受肝腫瘤切除,必須評估、考慮以下因素:

1.病人因素:術前的風險評估至關重要,對於不利手術的病人因素要能夠有足夠時間進行優化,例如戒菸、減重減脂、強化心肺功能等。

2.腫瘤因素:腫瘤生物學特徵是預測復發和生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對於高危險族群,會考慮給予術前4-6 次化學治療以評估腫瘤對於化學藥物的效果;若有療效,再轉介至肝臟外科進行手術可行性評估,術後再追加輔助性化學治療。

3.解剖學因素:若同時合併有不能切除乾淨的肺部轉移、腹膜或淋巴轉移,即便肝轉移腫瘤能清除乾淨,仍不適合接受切除手術,除對病人長期存活幫助不大外,甚至會延誤接受後續化學治療時機。另外,最重要的是切除後必須保留有「品質(quality)」與「數量(quantity)」的剩餘肝臟,否則即使手術成功,病人卻會苦於術後肝功能不佳導致的併發症。

  周宗慶醫師指出,據文獻統計,約80%的肝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在診斷時,因前述因素被判定不適合接受肝腫瘤切除,這時的初始治療最主要轉為化學治療;其中,有12-33%的患者對化學治療有充分反應,可以接著進行完全切除。

  像48歲的胡女士在2018年2月時出現大便習慣改變、食慾不振與體重下降的問題,7月就醫確診為直腸癌合併巨型肝臟轉移。因為肝臟轉移腫瘤過大,無法進行根除性肝臟切除手術,所以先安排「誘導化學治療」加上「標靶治療」共7次,另合併放射線治療。11月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肝臟腫瘤明顯縮小,因此於2018年底接受直腸切除合併肝臟腫瘤根除性切除手術,術後再輔以5次術後化學治療,並持續追蹤。2019年底再發現有橫膈膜下肝臟處單顆轉移,接受胸腔鏡導引腫瘤銷融手術治療。

  從直腸癌同時合併肝臟轉移診斷日算起,胡女士在多科團隊整合治療模式下至今已接近5年,可喜的是目前處於無疾病狀態,僅需規則回診追蹤。

  周宗慶醫師也表示,當病患面臨大腸直腸癌肝轉移,無須驚慌,應配合有經驗的醫療團隊,在多科整合治療模式與醫病共同決策下,勇敢面對這人生的挑戰。

(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以免貽誤病情,並能獲最佳治療的效果。)

#成大醫院 #成大醫院一般外科 #周宗慶 #大腸直腸癌團隊 #大腸直腸癌 #肝轉移 #肝轉移腫瘤切除手術 #化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