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心臟超音波判讀模型
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黃睦翔醫師近年來運用蓬勃發展中的深度學習演算法,建立心臟超音波的輔助判讀模型,可以協助心臟疾病的診斷,並評估能否以經皮導管介入性手術取代開心手術,與術中指引、術後追蹤。此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循環期刊(Circulation, impact factor 29.69),黃睦翔醫師也因此獲得傑出青年心臟論文-姜必寧獎的肯定。
心臟超音波因為無輻射線、非侵入性,且影像解析度與時間細節度,以及3D成像技術越來越進步,可以提供心房心室中隔缺損、二尖瓣膜嚴重狹窄、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二尖瓣嚴重閉鎖不全等結構性心臟疾病的術前診斷,以及各項心臟手術的適合度評估、術中的導管指引與術後的持續追蹤。然而,心臟超音波也非常依賴訓練有素的專業技術人員與有經驗的心臟科醫師,以確保良好品質,若能使用自動化判讀模型輔助,將能進一步減少影像成像不佳、判讀遺漏或者判讀不一致的結果。
黃睦翔醫師表示,在心臟血管科蔡惟全教授、劉秉彥教授的指導,他與團隊運用大量心臟超音波影像、影像資料專業標記、與適當的深度學習演算法,建立自動化的模型,輔助心臟超音波影像的取得及進行專業判讀,將許多的專業知識融入到模型中,並透過實際使用的經驗逐漸精進。
黃睦翔醫師表示,團隊仍持續努力,目標是即使在沒有專業心臟超音波技術員或心臟專科醫師的環境下,將來也能夠在更多的醫療場域與基層單位使用此一模型,幫助診斷出可能有機會接受進一步治療的病患。
以前對於結構性心臟疾病,包括心房心室中隔缺損、二尖瓣膜嚴重狹窄、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二尖瓣嚴重閉鎖不全等,主要依賴開心手術治療;然隨著台灣在民國107年進入高齡社會,高齡人口增加,這些年紀較大、共病症較多的病患可能承受不起開心手術,現在已有機會可以改以經皮導管介入性手術得到治療。
(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方能避免延誤並獲最佳治療效果。)
#成大醫院 #心臟血管科 #黃睦翔 #自動化心臟超音波判讀模型 #心臟超音波 #經皮導管介入性手術 #蔡惟全 #劉秉彥 #結構性心臟疾病 #心房心室中隔缺損 #二尖瓣膜嚴重狹窄 #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 #二尖瓣嚴重閉鎖不全